書韻傳薪---南瀛美展書法篆刻類講評 105.10  吳啟禎   

成長在文化的華人世界,所傳承的是自古流傳數千年書寫與誦讀。尤其是書寫,從圖畫文字、甲骨文、金文、秦篆以至現在的楷行書,這一脈傳衍成就了獨特的書法內涵。書寫的工具、材料、內容與外形的演進,自然形成了書法的藝術,也成為極為特殊內在與外在的一種形象表徵。因此,書法的意象是我捫心中所幻化的想像,也許是書寫、筆墨的表現,也可能是外在形式的書體安排,也更有可能是透過外在的表達而引起內心省思與想像,它可能會因每個人的背景不同而產生個別文化與藝術理解。

書法是藝術,它依賴書寫工具而成筆畫字形,會因人的背景而形成主客觀理解

與詮釋,也可能形成了藝術的多元創作觀,或多元的欣賞方向。從魏晉,到了明、清的書風,或者可以發現各家爭鳴的態勢 ! 碑、帖的爭議,筆法的討論,甚至於晚近的醜書風尚抬頭,看到日本的少字書,書法意象創作,也看到大陸學書者的吶喊,×××先生,你要把書法帶向何方等等,當然也有台灣部分人士的所謂創意書法,都在在的反應書法的多樣多元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,喜者創作書法的多元,將書法的寬廣度延伸,藝術感更為豐富了;憂則,創作方向感迷失,也凸顯了書法的某些離經背道的表現;唐朝的孫虔禮書譜序中曾言:

    曾不傍窺尺櫝,俯習寸陰,引班超以為辭,援項籍而自滿,任筆為體,聚墨成

    形,心昏擬效之方,手迷揮運之理,求其妍妙,不易謬哉!

他以為在書法的學習或創作,我們都是聚墨成形,創作揮灑,但我們是否曾下功夫於各家各體的碑帖作品中去體會學習,將其筆畫結體,甚至章法布局的藝術美感,發現其法度規矩而運用發揮來完成作品,而不是拿班超、項籍的屏棄學習做藉口,毫無章法,隨意揮灑,急就成篇,形成了自我的主觀書法,這哪能成就深具美感與藝術內涵的書法作品。吾人宜深思之!

今年南瀛獎的徵選選拔已是南瀛美展邁入第30年了,期間帶動了整個藝術界的旋風,將藝術推升至頂峰,讓社會大眾都耳熟能詳,也深受南瀛的蓬勃藝術風尚所陶冶。很佩服主辦單位長久以來的卓越眼光與堅持。我是南瀛獎首次擴大舉辦參展而榮幸獲得首屆南瀛獎的書法創作者,之後亦擔任多屆的評審工作,若說陪著南瀛獎長大,當真是不為過而與我有榮焉!

本屆南瀛獎總收件數826件,書法篆刻類收件數60件,在評審委員的藻鑑挹其精華下,共初審入圍12件,選出首獎1位,優選1位,佳作3位,入選7位。很可惜首獎作品參與南瀛獎的選拔中以些微差距未獲青睞。或者是布置空間的差異,讓作品的美感與大氣勢無法展現,或者是作品還有成長空間,這些並未定論,就如同複選時的作品編號與布置,可能有某些在編排位置與空間的影響,但總是利弊各具,難以言喻,但相信作品若能發揮藝術特質與美感,自將能感動觀者,終能獲致讚賞!

其中首獎於同生君以戰國書體<馬王堆帛書>筆意寫王夢樓<論書詩>,每字近一尺見方,寫來大氣磅礡,令人動容。大字之難,難於結體厚實,中宮緊密,此篇創作,結構中宮緊實外,融帛書意趣,古拙又具靈活韻致,其氣勢渾然有千斤落石之態!而其參照作品有行書陶淵明<桃花源記>及斗方<我思>英文字母書法,雅意與創新並陳!優選者紀冠地君,以草書李白<把酒問月>詩為題,揮灑中狂野姿肆,靈動無已,表現草書筆畫線條的自在灑脫;而其參照作品草書對聯與中堂篆書,亦充分展現了變化創新與傳統的紮實功夫!

在佳作方面,盧彩霞君以金文為主,隸書為輔,表現出青銅文樸拙古韻,起筆收筆間展現了力與美,且又有靈巧之意趣,遒勁力道貫穿作品,讓人深為動容;張倍源君則以大字楷書行之,行草為輔,在規矩中融入古意,讓楷書在嚴整筆畫中賦予趣味,融魏晉碑與帖意蘊,別具風貌!行草書亦見靈巧。劉俊男君則為篆刻專擅,作品數量驚人,刀筆相間頗有奇趣,尤其直落刀法,俐落挺峻整,行間轉折毫無罣礙,顯見金石治印功夫深厚!篆刻類今年初選件數三件,件數較少,原因似乎有待釐清。

另外,入選如吳富源、林美蘭、施承佑、曾華翊、尤振宇、鄧君浩、黃程瑋諸

君多為浸淫有年書道好手,送選之作品皆有傑出優秀之現,同獲評審之品評讚賞,實為可賀!在此回徵選選拔中,諸多俊彥之士,限於名額或仍有遺珠者,其得失之間或僅是毫釐之距,若再經不懈努力,他日必然能名登金榜!吾等將樂觀其成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啟禎書法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